河南高教2月19日訊 開封大學始終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一直把立德樹人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。在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,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思想特點,圍繞“識”“全”“效”三個方面,構建“3+3+2”心理育人模式,不斷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、受益面,持續推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。
一、樹立“3識”的心理育人目標
強化心理健康意識。統籌課程、活動、宣傳工作,運用“5·25 心理健康日”“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”兩大品牌活動,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心理健康氛圍,提升師生自我覺知力,自我關愛意識。
傳授心理健康知識。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渠道作用,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、選修課、輔修課。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主陣地作用,開展校內外專家講座、心理委員培訓、發布線上短視頻、支持社團讀書分享會等,使心理健康知識達到全覆蓋、深植入。
多方協同達共識。積極搭建學校、醫院、家庭三方育人平臺。學校與開封市第五人民醫院搭建“校醫合作平臺”,暢通學校醫院轉介通道。構建家校共育體制,向學生家長郵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頁、通過公眾號推送家長課堂、借助微信家長群開展宣講,引導家長參與重點學生的干預等。通過這些舉措,使學校、家庭、醫院達成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“預防、干預”的共識。
二、強化“3全”的心理育人過程
全員心理育人。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,完善體制機制建設,協同各個部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。抓好教師隊伍建設,形成了一支專業性強、樂于投入的專兼職教師隊伍。同時,學校將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教育納入了輔導員專題培訓、新入職教師培訓、教師繼續教育課程、保衛后勤人員專題培訓、學生心理委員培訓、心理健康協會干事培訓等,提升全員育人能力。
全程心理育人。學校注重學生入校后不同階段的教育,針對性開展活動,做到全程關注、適時維護。對大一學生通過新生心理健康宣傳冊、入學教育、心理必修課等,提升新生適應能力。在大二學生中重點開展團體活動、講師團專題講座、心理健康素質拓展等,豐富學生生活。在大三學生的關鍵時間節點(期末考試前、專升本前、實習前、離校前),有針對性召開心理班會、舉行一對一面談、組織減壓活動營,疏導學生壓力。
全方位心理育人。著力打造心理育人氛圍。在學校公共場所懸掛宣傳標語;積極打造二級心理輔導站;設置心理樹洞收集學生心理需求。學校充分挖掘開封宋文化、紅色文化的地域特色,將心理與思政、文化、美育充分結合開展心理健康活動,形成育人合力。
三、形成“2效”的心理工作機制
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。學校建立完善的四級預警防控體系,特別重視班級、宿舍預警體系的運用。同時,關注學生發布的各類網絡信息,提取學生們抒發的消極情緒,研判學生心理問題,及時啟動聯動機制,時刻關注、長期跟蹤。
專注心理健康長效性。學校在開展工作時,不局限于保安全的工作思路,更注重學生長期發展。經常運用啟發式教育方法,開展自助型心理資源征集活動,引導學生挖掘自我成長的心理養分,激勵學生自我教育,強化學生對自我健康負責,對未來自己發展負責的意識。
媒體鏈接:開封大學:構建“3+3+2”心理育人模式 培育健康心靈 (qq.com)